使用App,觀看文章體驗更佳
文章
科幻化作現實 這些汽車黑科技通通實現!
Tommy
Tommy一生愛車是車都想開
1.2萬瀏覽/
概覽:
說是黑科技可能有些誇張,但以前覺得天馬行空的概念逐一實現,不就像科幻化作現實,以下便彙整已經投入量產的幾項汽車黑科技,簡單告訴你到底是用來幹嘛。

百年汽車工業 持續突破中

汽車發展這麼久了,早就不只是單純載運的交通工具,不管是滿足市場還是法規,車廠投入研發的層面也越來越深、越來越廣,有需求才有供給,這次介紹的幾項黑科技都已經量產上市,甚至已經用在你的車上,即使不夠了解,直接享受沒有不對,但可以更清楚它們的主要功用也沒什麼壞處呀!

可變壓縮比引擎

功能:同步提升節能與性能新一代QX50為首輛搭載可變壓縮比引擎的車款,國內售價188萬元起。VC-Turbo引擎多了控制軸結構帶動曲軸,以改變活塞的上死點位置,使得壓縮比可視使用情況在8:1~14:1之間變換。在20年前就有車廠提出可變壓縮比的概念,但等到今年發表的Infiniti QX50才算是真正實現,VC-Turbo引擎在活塞連趕增加可變結構,調整活塞上下作動的行程,使壓縮比可在8:1~14:1之間變化,高壓縮比場合是在渦輪尚未全力增壓的低轉速時,讓引擎少了渦輪助力,也有理想的動力展現;一旦渦輪作動,大量空氣進入燃燒室,VC-Turbo引擎便會進入低壓縮比狀態,迎合渦輪全力股催壓榨動力。進而得到較大的性能輸出。

48V電壓規格

功能:未來汽車科技的基礎48V電壓規格對於未來電子渦輪普及化有直接關係,目前國內具備此項技術的車款,較具代表性的就是Audi SQ7和賓士CLS 53。以賓士提供的資料來看,相對需要高功率、即時性的電子設備都會由48V鋰電池負責。現在大多數車輛都還是12V電壓架構,看來都還能應付引擎啟動馬達、空調以及各項電子配備,但面對未來車載科技發展的需求,車廠們便在2011年制定48V的供電標準,目前已經實際量產的品牌包含VW集團與賓士,主要應用在動力與底盤相關的科技系統,例如電子渦輪和電子懸吊,能確保設備作動的即時性,並且讓怠速熄火功能變得更「實用」,引擎重啟更快速、震動更輕微,熄火狀態與空調壓縮機運轉可以維持更久,這些都是48V的優勢,也是未來趨勢,相信之後會有更多面向的發揮效果,並陸續普及在一般車型上。

10速自排變速箱

功能:更理想的油耗與舒適多達10個檔位的變速箱,對於齒比分布和高速巡航都有正面效果,不過體積和成本想當然也會跟著增加。以國內來說,福特小改款野馬應該算是比較親民的10速自排車款,接下來就是屬於高級定位的Lexus LS、LC。自排變速箱檔數從常見的6速、7速,近年來已發展到10速,如GM與福特自2013年開始合作開發,本田則是在2015年首度發表,直至都已有相關量產車型搭載。理論上檔位越多,變速箱能在不同速域對應更適切的檔位,並且在高速巡航情況可讓引擎用更低的轉速運行,達到提升燃油經濟性的效果,不過,更多的檔位,內部機械結構也相對更加複雜,難免增加變速箱體積與重量,甚至在停停走走的市區環境裡,有可能出現過度頻繁換檔的情形。

後輪轉向系統

功能:增加操控靈活度、減少迴轉半徑以前是超跑,現在則是在Audi、雙B等車款就能體驗到後輪轉向科技,不過要等到一般車款普及,或許還要一段不短的時間。後輪轉向系統在高速和低速情況會有不同的作動方式,上圖左側就是高速狀態(前後輪轉往同向),右側則是低速狀態(後輪轉向和前輪相反)。一般而言,汽車主要由前輪負責車輛的轉向,意即轉向輪,而後輪轉向系統,則是在加入後輪軸上加入轉向機構,其需要的轉向舵角不像前輪來的大,低速行駛的情況下,在前輪轉向同時,後輪會微幅反向轉動,減少轉彎的半徑,達到提升車身靈活性的效果,而在高速行駛時,則會與前輪同向轉動,減少橫向推力,達到穩定的效果;早期在民用車領域中,由雪鐵龍較早付諸應用,隨後有法拉利、保時捷、奧迪與雙B等豪華品牌,想見在可靠度與成本已控制在理想範圍,猜想也會慢慢落實在一般車款上。

加入齒輪的CVT變速箱

功能:提升起步的動力反應CVT無段變速箱常見於平價車款,主要訴求經濟性和平順度,但,而Toyota的Direct Shift CVT變速箱加入起步使用的齒輪,藉此避免起步反應總是少了份直接感的情況。Toyota 推出的Direct Shift CVT無段變速箱,加入首創的Launch Gear啟動齒輪,過往CVT變速箱在起步時受限於先天的結構影響,比較難有直接的力道感受,而Direct Shift CVT變速箱直接由啟動齒輪負責起步動作,達到較佳的傳輸效果,進入中高速域狀況時,則會脫離啟動齒輪,回歸原本鋼帶運轉,因此優化了變速箱的運作負載,且原廠宣稱Direct Shift CVT加快了 20%的換檔速度,並同時增加了6%的油耗表現,但現在這項技術應該只會出現在豐田車款上。

SPCCI均質燃燒技術

功能:動力與油耗表現同步提升上圖左側是一般汽油引擎的點火情況,右側則是柴油,中間的Mazda SPCCI技術便訴求兩者特點,有高壓縮比,並且捨去火星塞直接點火的工作,以提升油氣燃燒的效率。SPCCI(Spark Controlled Compression Ignition)為馬自達下一代Skyactiv-X引擎的革新技術,確定配置於新Mazda3上,簡單來說就是提升汽油引擎的壓縮比,達到更高的燃燒效率與動力,並且兼顧更好的節能效果,主要原理和過去傳言的無火星塞HCCI壓燃技術稍微出入,裡頭還是具備火星塞結構,其油氣進入汽缸燃燒室經過壓縮後,油氣藉由自燃創造動力,火星塞僅作為前置作業,使得點燃瞬間增加一些壓力,讓燃燒室的其他油氣,因更多的壓力(也等同提升些微壓縮比)而自燃,不像傳統火星塞點火(Spark Ignition)需要時間擴散,壓縮比因此提高到16:1的程度,並且減少需要的燃油量,達到稀薄燃燒的效果。

【編輯評論】

未來是黑科技不斷實現的時代以後的車只會越來越高科技,或許有些人會質疑這些新穎科技的實用性和必要性,當然,新玩意兒讓人產生觀望是很正常的現象,但是總會隨時間越來越成熟,甚至更便宜,消費者有時候就是得跟著進步,想看看初代iPhone問世有多少冷言冷語,到了現在,不用智慧型手機人家才覺得你奇怪勒!

65
7
相關車款
Corolla Sport
Toyota Corolla Sport
96.9萬
規格配備
8891實測
編輯測評
車友評價
車友留言0
寫留言
暫無數據
回覆:
發佈留言
0
文中車款

文章標籤

Auris
C Class
Q50
展開
相關資訊
Loading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