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造自主品牌性能日



大鵬灣體驗 U6 GT220 VS. X1在賽道體驗關卡,先行試駕X1後,再體驗U6 GT220,各有兩圈機會,第一圈結束後在大直線路段擺放繞錐關卡測試。這次以X1為對手,主要當對照組比對,市場上明顯非其競品,並且推出sDrive 20i車型為代表。
GT220,在中低速域上的力道飽滿,不過進入大鵬灣較多速域變化的路段時,還是能感受到變速箱能再有精進的空間,既然是性能版,總覺得可以在犀利點,操控面上,GT220比起一般的U6 GT,在入彎時,可以察覺出懸吊給予車身足夠的支撐力道,GT220針對底盤的各種強化措施效果顯卓,奔馳在大鵬灣有模有樣。
換到X1身上,不論是入彎前的車頭指向性、彎中的車身穩定度,到了出彎後再補油的動力釋放,整體協調性仍是屬較佳的體驗,20i車型動力數據較U6 GT220低,但7速自手排變速箱換檔反應直接許多。在操控面來說,可些微察覺出底盤反應是屬偏向柔順,在重心轉移上顯得和緩些,對比GT220靈活性略高的一面,總體來說,X1容易讓人有開得順、開得上手的表現。
接著由專業車手示範下,不論方向盤舵角、入彎時機,或是對於路線的預判,都是相當值得學習的部分,尤其在油門與煞車的控制力度更顯得大膽。
金卡納挑戰賽 U6 GT220 VS. RAV4除了上賽道實際體驗,亦安排了金卡納挑戰賽供試駕,透過錐桶擺放,規畫出蛇行以及180度迴轉的路線,除了考驗車手本身的技巧,靈活性也顯得重要,經過運動化調教的GT220,透過金卡納挑戰也有傳達車身靈巧的意味,而原廠安排豐田RAV4為比較車款。
在金卡納比賽中,比起馬力輸出大小,在油門、煞車與路線判斷的細膩度顯得更為關鍵,在車身動態上,車頭指向性明確,路線規畫可以有較佳的路徑,較能達到心中預判的路線,好切入各個節點,同樣在經過U型彎路,能多點信心加足油門駛離彎路,極限程度顯得較高,且在低速域比起RAV4採CVT的配置,也能獲得較佳的加速度。
坦白說,以RAV4這類家庭用車對抗GT220確實顯得不對稱,RAV4的2.0車型車長與車重與U6 GT220相近,但車身重心稍高些,加上底盤懸吊不若U6 GT220經過特別強化,在左右閃避障礙物時,懸吊的支撐性明顯較弱,重心移轉的幅度就顯得明顯,因此拉長將車身導正的時間,對於家庭用車來說,操駕的靈活性確實不是強項。
額外體驗AR View+系統最後一項的AR View+環景體驗,在S3與U5上也有搭載,透過原廠擺放的關卡,以透視底盤畫面挑戰,確實能將四輪完整開上棧道,不過因螢幕反光明顯,判讀有些困難。
【編輯評論】
期待下一個GT220作品在動力與底盤調教,U6 GT220頗具運動感,是過去Eco Hyper時代沒有的樂趣,但如果說要整體協調性上,像是路感回饋、動力協調性等,仍舊是歐系車的拿手好菜,不過至少進步的幅度看得見,就車身的靈活性上,不論是從賽道或是金卡納體驗,都有相當好的體驗,也符合運動化調教的成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