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小改款i3提供四款車型,標準i3一樣有純電版(188萬元)與配置雙缸發電機的增程版(258萬元),而這回試駕的車型為i3s純電版(199萬元),i3s的增程版則達到269萬元,價格均包含基本的家用充電座安裝服務,後續針對電池的保固則是8年或10萬km。
小改款i3在外觀細節變得更精緻,比較明顯的是頭燈下方的方向燈均從圓形改為長條狀,而i3s的前保桿造型採大面積亮黑材質,配上試駕車的墨爾本紅車色,營造出「進氣口」的視覺。
全車系標配LED遠近頭燈,方向燈也從過去的鹵素換成LED光源,兼顧辨識度與省電效果。
i3s的輪拱比一般i3多了道亮黑色飾條,整體車身寬度略增16mm,圈胎尺碼也從i3的155/70R19,變成前後配的175/55R20、195/50R20,前後胎寬均增加,配胎則是節能取向的普利司通Ecopia EP500。
車尾變化較沒車頭明顯,不論i3或i3s,尾門中央都多了道橫貫的銀色飾條,是比較快速辨別小改款的方式。
內裝架構維持不變,不過前衛造型到現在仍沒有過時跡象,其中運用多項環保與可回收材質,呼應此車訴求,懸浮式的中控台設計,連通兩側座椅的腿部空間,但放置隨身包包等物品時,得注意別滑落到駕駛側,免得造成行車危險。
儀錶與中央資訊幕直接矗立在中控台上,少了周圍遮蔽的設計,帶來開闊感,且實際上沒有螢幕反光造成辨識不易的問題,此外,目前總代理提供高階導航的套件優惠,8萬元可從6.5吋螢幕升級至10.25吋(原價14萬元),視覺效果提升不少。
i3s配置皮、布雙材質座椅,舒適度和質感其實還不錯,前座均為手動調整設定,此外,對開式車門提供寬廣的開口,但除了得遵循前後的開關門順序,底盤高度已接近SUV水準,對孩童上下車來說會稍高一些。
以i3的尺碼來說,後座的空間中規中矩,不至於拘束,主要是椅背設定挺直,久坐會比較辛苦,另外一點則是後座乘客想要自己開關門不是太方便。
一般車的引擎室,在i3上則是額外的置物空間,沒特別大,但不無小補,尾廂的容積為260~1100L,提供50:50傾倒功能,平整度優異。
基本的i3有Eco Pro、Eco Pro+與Comfort三種行車模式,i3s則多了Sport選項,實際體驗,主要會使用的大概就Comfort或Eco Pro,最節能的Eco Pro+會主動關閉冷氣壓縮機,且有90km/h的速度限制,在台灣環境比較不適合,至於Sport模式,帶來更敏捷的「電門」反應,但難免也因此會消耗較多的電量。
電動車的魅力除了不耗一滴油、寧靜的運轉特性,還有踩下「電門」隨傳隨到的推進力道,且i3s的迴轉半徑小,在市區穿梭快意的很,需要說明的是,不論i3或i3s都有個特點,便是此車在放開油門時,會有明顯動能回收,讓車輛產生類似檔煞的效果,減速反應頗為明顯,必須好好熟悉此特性,否則踩放油門很容易產生頓挫,車內乘客想必怨聲連連。
運動化設定的底盤是i3s特色,除了上文提到的20吋圈胎設定,降低10mm的懸吊也帶有硬朗的感受,在過彎或高速行經橋接縫提供不錯的貼地性,但遇到較崎嶇的路況時,硬朗的懸吊影響了乘坐舒適性,此設定雖然符合運動化身分,但i3終究是一部綠能小車,追求操控這事有點違背本身性格,讓我們選擇,覺得一般版i3較對味!
i3s的馬達出力為184hp/27.5kgm,數據和現行BMW的20i引擎相當,一般的i3則是170hp/25.5kgm,同樣都是純電版本的情況下,原廠0~100km/h加速也從7.3秒進步至6.9秒,若要實際感受i3s額外動力的差異,直接切到Sport模式就對了!方向盤轉向的反應更快,輸出的調性變得活潑,況且i3s不像傳統引擎需要進氣、壓縮、爆炸、排氣等過程,也沒有變速箱的換檔動作,力道說來就來,過程滑順又帶勁,雖然不比Tesla高階車型動輒3秒台的驚人表現,但也夠讓人興奮了,不過也因為動能回收系統的關係,要保持平順的行車狀態,腳下的「電門」收放是一大重點。
【編輯評論】
適合充電不成問題的你
在電動車市場,特斯拉能大紅大紫就是因為高續航力以及方便的超級充電站,可降低民眾對純電動力的疑慮,也是推廣上的助力,相對之下,i3s有很棒的產品理念和科技性,操駕感受保留品牌精神,200萬身價還算合理,但理想狀態,還是住家情況能裝設充電座,若不行,至少工作地點也要有個電動車車位吧!